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组织开展ai for science(ai4s)专题培训,邀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扬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miccai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坚作为主讲嘉宾,帮助学院师生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ai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及临床诊疗等方面的现状、前景和挑战。本次培训由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威主持,近300名师生参加培训。
大语言模型的流行给教学与科研带来什么?
周扬帆从ai的基本原理讲起,带领师生领略了chatgpt的魔力。他以 “大语言模型的流行给教学、科研带来什么? ”为线索,分享了大语言模型服务为教学和科研等日常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迎来新的挑战,他还启发大家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周扬帆建议,老师们应避免单纯评价学生们对知识的复述和直接应用,而是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在科研方面,周扬帆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ai工具,并希望大家积极“拥抱”ai,培养ai思维,利用ai工具提高效率、解决更多科研问题。
ai能替代医生吗?
宋志坚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并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近年来本实验室聚焦临床需求,运用ai技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的生动案例,用数据直观展现出ai在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及临床应用、基础医学形态学分析与病理机制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
宋志坚指出“如果要用ai来从事基础医学研究,要解决四个问题,也就是‘四梁n柱’。”“四梁”就是科学问题数字化、实验数据表征数字化、有替代文献的数据库与知识库以及有强大的算力平台。有了这四个关键要素,才能在“n柱”,也就是解剖、生理、免疫、药理等学科领域运用好ai辅助基础医学研究,最终服务于临床,造福民众。对于智能医疗领域的热议话题“ai能替代医生吗?”,宋志坚用“林巧稚考场救人被协和录取”的故事进行回答,并指出今后的医疗模式应该是“human-in-the-loop”。
培训最后,张威在总结讲话时指出,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机遇的科学智能时代,她希望师生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的新浪潮,积极投身于学校ai大课建设和ai4s生态建设中,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民族复兴伟业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