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及所致肝脏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机体免疫系统识别hbv所引发的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改变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hbv慢性感染过程中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发生的确切触发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单核细胞作为重要天然免疫细胞,同时是外周循环中摄取hbsag的主要抗原递呈细胞。研究团队一直聚焦于hbsag与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发现hbsag通过调控单核细胞免疫功能,诱导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并耗竭病毒特异性t细胞效应,实现有利于病毒持续感染的免疫环境(1-3)。然而,hbsag作用于单核细胞发挥多方面效应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张小楠/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朱莉团队以“modulation of monocyte activity by hepatocellular microrna delivery via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particles: implications for pathobiology of chronic hepatitis b”为题,在hepatology发表了hbsag亚病毒颗粒功能性传递肝细胞mirna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证实hbsag亚病毒颗粒具有载体功能可介导肝细胞mirnas进入单核细胞,免疫调节性mirnas中的mir-939选择性激活mapk p38信号通路增强il-8表达,hbsag-mir-939-il-8信号轴与hbv慢性感染所致肝脏疾病进程密切相关(4)。
首先,研究团队收集了110例未接受治疗的chb患者,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血浆和hbsag颗粒中29种mirnas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血浆中18种细胞因子水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bsag的mirnas表达谱分成两个主要簇:肝特异性mirnas与hbsag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hbsag携带肝细胞来源mirnas进入外周循环;免疫调节性mirnas与炎性细胞因子及alt等呈明显聚类,提示免疫调节性mirnas参与肝脏炎症反应。进一步研究证实hbsag携带的mir-939与il-8呈显著聚类,并且二者表达水平相关性最为显著(r=0.3039)。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多种实验体系证实hbsag亚病毒颗粒能够介导特异性mirnas进入单核细胞。1)利用cy3-mirnas mimic转染cho-hbsag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qrt-pcr方法证实hbsag介导mirnas进入单核细胞。2)利用cy3-mirna mimic转染hepg2.117细胞,并用培养上清孵育单核细胞,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hbsag能够包裹携带肝细胞来源mirnas进入单核细胞。3)比较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循环单核细胞中肝特异性mirnas水平,发现chb患者单核细胞中肝特异性mirnas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
接下来,研究团队利用特异性mirnas电转hbsag亚病毒颗粒实验体系,分别研究免疫调节性mirnas对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影响,最终发现mir-939能够特异性激活单核细胞mapk p38信号通路进而诱导il-8生成,hbsag亚病毒颗粒不仅发挥载体传递作用,同时能够协同增强p38-il-8信号通路。
最后,研究团队通过收集hbv慢性感染相关进展性肝脏疾病队列(107例),证实mir-939和il-8在进展性肝脏疾病中与肝脏炎症/纤维化分期表达趋势一致,并且二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53)。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证实hbsag亚病毒颗粒携带mir-939并能够特异性激活单核细胞mapk p38信号通路进而诱导il-8分泌,在chb自然感染队列和进展性肝脏疾病队列中,mir-939和il-8均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肝脏炎症标志物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揭示,hbsag-mir-939-il-8信号通路可能在hbv慢性感染相关肝脏炎症损伤和进展性肝脏疾病进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教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张小楠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朱莉主任是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李晋博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骁博士和宣勤考主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这项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良副主任、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朱传武院长等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等资助。
原文链接: